银鹰云海高飞,引擎呼啸轰鸣。
2017年10月29日上午9时45分,一架由国航执飞的北京—松原班机平稳降落在美丽如画的松原查干湖机场时,整个松花江畔沸腾了!掌声、欢呼声经久不息,回荡在辽阔的松原大地上。省、市领导前来祝贺,旅客暖心赞许,各路媒体竞相报道,广大市民热传热议,都在讲述着这样一个故事:飞天梦、今朝圆!
“没想到机场这么快通航了!”对于正在转型发展中的松原来说,象征着城市发展的飞机场,在某种程度上像特大项目落地一样,为松原发展注入了强心剂,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梦想的起点
“飞天梦”的萌发,的确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松原依托丰富的资源、明显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实现了快速发展。然而由于建市较晚,不完善的交通体系制约了我市与其他经济发达地区的来往。松原查干湖机场通航前,从东北以外省份快速到松原的方式只有坐飞机先到长春或哈尔滨,再乘坐两三个小时的汽车才能到达。在经济发展格局日益开放、交融的大环境下,缺少航空交通无疑成为制约松原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的瓶颈。
为应对经济形势变化,2008年,松原人的“飞天梦”正式大胆提出。
梦起、谋划、立项,历届市委、市政府领导为了松原人的飞天梦想,始终矢志不渝、痴心不改。
一次次考察、一次次会议、一次次评审……2014年9月底,全市人民翘首期盼的机场项目审批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国家发改委正式同意批准建设松原查干湖机场。漫漫之路何其艰难,很多人是不知道的。
以蓝天的高度出发
2015年6月,盛大的开工奠基仪式在距查干湖20多公里的草原上举行,总投资近8亿元、4C级建设标准的松原查干湖机场项目正式动工。
2015年7月,机场场道工程开始施工;2016年6月28日,航站楼主体封顶;2017年5月12日至22日,查干湖机场成功校飞;2017年7月12日,查干湖机场顺利通过整体竣工验收;2017年9月28日,查干湖机场取得民用机场使用许可证,正式投入运营。
两年多时间,700多个日夜,在一片总占地面积157公顷的荒地上,崛起了一座美丽的机场。
“机场建设任务繁重,质量要求很高,工期非常紧张,我们没有节假日的概念,只有晴天、雨天之分。”机场项目总指挥王希权告诉记者,直到首航,他们才终于松了一口气。
据了解,国内支线机场平均建设周期为4年,但松原查干湖机场建设人员与时间、天气赛跑,通过苦干加巧干,使得机场仅用了两年多时间就建成并通航。自开工以来,整个项目安全零事故、环保零投诉。
建造一座机场 腾飞一座城市
随着机场通航,松原与“帆船之都”青岛、“世界金融中心”上海、“国家政治中心”北京、“旅游胜地”三亚、“牧草王国”呼伦贝尔等城市进行了串联,这对促进松原对外交往的意义有了新的诠释。
“机场的通航一定会大大密切松原与经济发达地区的来往,这对加快松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加强与先进地区的产业对接及引进人才、信息交流、技术交流等都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说。
有人来才有经济繁荣。市旅游局负责人表示,查干湖机场的正式通航,对提高我市的知名度、辐射力及综合竞争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松原旅游市场将被激发出新的活力。为切实打造出“航空+旅游”精品,通航前夕,针对已通航的航线,市旅游局赴外举办多场系列旅游宣传推介会,组织市内各家旅行社积极策划相关旅游路线和航空旅游产品,运作开展旅游包机业务,深度挖掘市场潜力,以吸引更多的人来松旅游。
促进松原旅游业及相关产业发展的同时,还可能为松原引来更多的投资项目。随着查干湖机场“蝴蝶效应”的持续显现,松原这座大美之城,将以更博大的胸怀、更开阔的视野,快速承接发达地区的经济辐射,为松原全方位转型崛起提供有力支撑。
记者炼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