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扫黄打非”工作,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近日,乾安县人民法院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扫黄打非”普法宣传活动,将法治声音传递到校园、乡村和街道,着力提升全民抵制“黄”“非”的意识和能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
法治进校园:护苗成长 筑牢青春“防火墙”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保护青少年免受有害信息和非法出版物的侵蚀,是人民法院义不容辞的责任,乾安法院民事审判庭庭长王建走进实验中学,化身“法治副校长”开展护苗专项普法行动。
在实验中学的课堂上,法官结合精心制作的动画短片和真实案例,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向同学们讲解了“什么是扫黄打非”“如何鉴别非法出版物”“沉迷网络有害信息的危害”以及“遇到不良信息该怎么办”。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法官耐心解答,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将保护知识产权、拒绝侵权盗版、文明上网、安全用网的种子播撒进孩子们的心田。
此类活动不仅普及了法律知识,更着重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增强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有效筑牢了校园“精神防护林”,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法治进乡村:贴近群众 共建文明“新风尚”
乡村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也是“扫黄打非”工作的重要阵地,乾安法院将普法宣传与基层治理相结合,贴近居民生活,开展针对性强的宣传活动。
在赞字村委会,法院干警们设立流动法律咨询台,发放“扫黄打非”宣传手册、普法手提袋等宣传品,法官围绕居民关心的“网络谣言传播”“非法出版物识别”“淫秽色情信息危害”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问题,进行面对面、零距离的讲解,用身边人、身边事以案说法,揭露“黄”“非”制品对社会秩序、家庭和睦尤其是未成年人成长的严重危害,呼吁居民自觉抵制各类文化垃圾,积极举报相关违法行为。
法治进街道:辐射全域 提升社会“免疫力”
人流密集的广场、公园是开展集中宣传、扩大影响范围的理想场所。在中心广场,乾安法院法官为来往的人民群众讲解近年来“扫黄打非”工作成果、重大典型案例和法律解读,吸引大量市民驻足。法官和宣传干警们热情地向过往群众发放宣传资料,讲解“扫黄打非”的重要意义和政策法规,活动现场还设置问答环节,市民们积极参与,在互动中加深了对“扫黄打非”工作的认识和理解。
这种集中式的宣传活动,覆盖面广、影响力大,有效提升了“扫黄打非”工作的社会知晓率和公众参与度,向社会公众清晰传达了国家打击各类非法出版活动、净化网络环境的坚定决心和鲜明态度,有助于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参与“扫黄打非”工作的良好格局,全面提升社会抵御“黄”“非”侵蚀的“免疫力”。
通过一系列深入基层、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乾安法院不仅将“扫黄打非”的法律知识送到了群众身边,更将法治精神融入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下一步,乾安法院将持续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方式、拓宽宣传渠道,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图文来源:乾安县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