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岭县人民法院:以调解之笔 绘就基层和谐画卷 城事-松原站 孙晓云 3967223
长岭县人民法院:以调解之笔 绘就基层和谐画卷 城事-松原站 孙晓云 3967223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松原站 > 城事

长岭县人民法院:以调解之笔 绘就基层和谐画卷

2025-08-01 16:12      来源: 中国吉林网

  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参与者、推动者和保障者,长岭县人民法院巨宝山人民法庭始终坚持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指引,牢牢把握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工作主线,做深做实先行调解,以“如我在诉”意识办好民生案件。2025年上半年成功调解各类纠纷43件,其中先行调解23件。

mmexport1754035864641.jpg

  云上调解 跨省纠纷即时了

  2025年3月,巨宝山人民法庭依托线上平台,成功化解一起跨省买卖合同纠纷,在提高办案效率的同时,减轻当事人往返奔波的诉累。

  2023年10月,家住内蒙古通辽市的杨某某,因购买吉林省长岭县庞某某的草料出现变质问题,多次索赔无果后,于2025年诉至长岭法院。承办法官苗建秋考虑到跨省诉讼会产生高昂成本,为切实减轻当事人诉累、及时化解矛盾,在经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苗建秋将双方约到“线上”进行调解。苗建秋隔着屏幕,从法理法条、合同约定、诚信经营、立场互换等多维度展开调解,最终庞某某当场通过微信转账进行赔偿,杨某某也随之撤诉。指尖轻触之间,这起跨省纠纷便画上了句号,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

  乡贤调解 乡土和谐再延续

  “老刘,对不住啊,这钱我早该还你!”

  “老陈,我也有不对的地方,咱们早该坐下来把账算清楚,犯不上闹到法院。”

  作为基层矛盾化解的前沿阵地,巨宝山人民法庭深入挖掘本土资源,积极探索“乡贤调解”模式,邀请当地德高望重、熟悉社情民意的老党员、老支书、老教师等担任特邀调解员,将乡贤的“情”与法官的“法”深度融合,成功化解了大量涉及乡邻、土地承包等具有浓厚乡土人情的纠纷。

  村民刘某与陈某因2016年建房尾款结算产生分歧,长期争执不下,遂于2025年5月诉至法院。

  “法官,他用了我的砖,凭啥还按原合同算尾款?”陈某在法庭里情绪激动,嗓门洪亮。

  “签订的合同就是这些钱,你凭啥不给!”刘某也不甘示弱,据理力争。

  面对这起“陈年旧账”,苗建秋邀请当地老支书共同参与调解。调解过程中,村支书结合乡风民俗,从邻里和谐、诚信立身等角度对被告耐心劝导,最终促使陈某当场支付1万元,并签订了分期还款调解协议,双方握手言和。自2024年以来,巨宝山人民法庭通过乡贤参与调解的案件34件,调解成功率达100%,有力促进了基层善治与乡风文明的建设。

  调贯全程 案结事了促和谐

  巨宝山人民法庭坚持“能调则调,当判则判”的原则,将调解贯穿诉讼全程,对于事实清楚、争议焦点明确的案件,积极引导当事人当庭达成和解,力求实现即时履行、“案结事了”。

  2024年7月,农民工刘某某受雇于徐某某、李某某进行外墙保温安装时,不幸从屋顶跌落,受伤入院治疗。事故发生后,双方就赔偿金额多次协商未果,刘某某遂诉至法院,要求赔偿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等各项损失共计19万余元。

  案件受理后,苗建秋连夜查阅病历与用工合同,捋清案情,归纳双方争议焦点。庭审当天,苗建秋通过“背靠背”调解方式,耐心细致地向原、被告释法明理,引导双方换位思考,并对双方有争议的赔偿项目进行逐项分析,经过多轮沟通,刘某某适当降低了诉讼请求金额,徐某某、李某某当庭支付5万元,并约定剩余款项于12月前结清。

  使命在肩,共绘法治新篇;初心如磐,守护一方安宁。 长岭县人民法院巨宝山人民法庭充分发挥人民法庭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的优势,以脚步丈量民情,用调解传递司法温度,为辖区的和谐稳定与基层司法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法治力量。

  图文来源:长岭县人民法院

初审: 孙晓云   复审: 李超   终审: 杨春红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