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岭县:深耕沃野 逐梦前行 城事-松原站 李超 3835415
长岭县:深耕沃野 逐梦前行 城事-松原站 李超 3835415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松原站 > 城事

长岭县:深耕沃野 逐梦前行

2024-04-02 09:01      来源: 中国吉林网

  春日长岭,惠风和畅,万物萌动,乡间村落,物阜民丰。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耕时节催农人。阳春三月的流水镇四间房村,已是一番热闹繁忙的春耕景象,购买农资、检修农具、签署入社协议……父老乡亲用实际行动把“乡村振兴”落实到田间地头。

  坚持党建引领 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今年,我家在合作社分了21000元,相比流转土地增加了5000元。”“加入合作社就比自己单干强。”走进长岭县流水镇四间房村村委会,就听见村民聚在一起唠家常。农时不等人,春耕正当时。眼下,春耕春管已经由南向北逐渐展开。

  在四间房村党支部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工作人员一边忙着与化肥厂家、种子厂家对接当前耕种计划与数量,一边忙着与村民签订2024年党支部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合同书,一派热闹的场面。“加入合作社后,我再也不用为种地、秋收、销售发愁了。”自村里开始流转土地后,村民刘国义便积极参与,将自家3公顷多土地进行流转,夫妻又到合作社务工,在“家门口”赚起了钱。“原来我们都是靠种玉米为生,哪有既种地还能打工的想法。加入合作社后,带地入社或是流转土地入社,一年就能分红五六万元,加上我们夫妻在合作社里干零活,一年还能有两万元的收入,比外出打工强。”刘国义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 “你没出去的时候,总觉得外边好。你出去了以后,才发现永远是家更好。”长岭县流水镇四间房村党支部书记、青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四间房联合牛场场长陈占超感慨地说。大学毕业后,陈占超从事养殖和种植相关工作,那段时间,他时刻关注着家乡的发展变化,“跟着老辈人学习传统经验与技术,跟着新时代学习现代化农业发展方向,就是想着有一天能够把事业的主战场转回老家。”

929a47b7e52de4a82291b1811d374a5.jpg

  对于陈占超而言,思乡之情浓,守望之心切。等待多年,机遇终于来了。他上任村党支部书记后,紧紧围绕县委“112355”发展思路,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率先在全县推行“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构建起四间房村产业发展新格局,大胆蹚出富民路。

  “我们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把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作为农村党建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重要载体,坚持党支部带动、产业促动发展,全面落实耕地保护责任,落实粮食播种面积,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陈占超言辞恳切。

  合作社采取“带地入社、提供耕作技术服务支持、土地流转”的经营模式,推行统一种植品种、统一水肥管理、统一病虫防控、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机械作业,既能降低耕种成本,又能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提升粮食发展质量效益,示范带动全县粮食生产绿色高质高效发展,连续几年丰产丰收,真正实现“支部有作为、集体有收益、群众得实惠”,有力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强化科技赋能 点亮现代农业智慧之光

  “我这个人比较‘较真儿’,就想看看传统耕种和水肥一体化的差距。”村民张洪兴说,“2022年,我把家里的土地流转给了合作社,当年收益还不错。2023年,我还是想自己耕种,一年下来去了成本净剩16000元,相比合作社的大垄双行、水肥一体化、高密度种植等配套栽培技术,一垧地少赚4000元左右。这前后一对比,‘明白账’都摆在这了。往年种田都是依靠自己的经验和得天时才能种好,现在种田咱得相信科技的力量。”如今,在四间房村越来越多像张洪兴这样的种田“老把式”,开始依托合作社进行科学种植。 村民思想的转变,映射出长岭县农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脚步步履稳健、大步朝前。

  “滴灌水肥一体化,按需配比以滴灌的方式输送给作物,根据作物量身定制,精准灌溉和施肥,让作物在整个生长过程中都能保持在需水的最佳状态,提高作物的品质。备耕期进行土壤深松,播种时卫星导航,48小时内完成灌溉;生长关键期,测土配方,精准施肥、科学保植;收获期,机械作业、秸秆还田。”陈占超说道。2022年,四间房村青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实施大垄双行、水肥一体化、高密度种植等配套栽培技术,产粮7800余吨,增加村集体收益70万元。

  粮食增产增效的背后,是科技创新的强力支撑,是农业机械化的保驾护航。“乡村振兴和乡村建设依旧是重中之重。粮食生产抓住四条线,稳面积、提单产、优服务、强政策。今年合作社还是让良种、良技、良机、良田共同发力,新技术、新方式、新手段组合应用,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到实处,为农业生产赋能助力,让百姓增收致富。”说起未来发展规划,陈占超激情澎湃、信心满怀。“2024年,全村预计耕种土地超过450垧,计划将在全镇推广‘四间房模式’——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绿色生产技术。我们在黑龙江新引进农机具15台(套),加上原有农机具6台(套),21台(套)机械可满足全镇3000垧土地耕种需求。”

  2024年,长岭县计划粮食播种面积475万亩,较去年增加5万亩,经济作物面积127万亩。计划推广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50万亩以上。作为保障全国粮食安全的“压舱石”,长岭县以现代化大农业夯实“三农”根基,坚决扛起农业大县、粮食大县责任担当,紧紧围绕“五个勇当先锋”深度谋划,牢固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大产业观,扎实推进“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年度任务落地,让更多吉林优质食品进千家万户、上百姓餐桌、装群众口袋。

  壮大富民产业 激活乡村发展潜在动能

  走进四间房联合牛场,双耳挂着号码牌的肉牛在标准化的牛舍里“遛弯”,牛场饲养人员正开着自动化投料车给牛喂料,时不时传来清亮的牛叫声。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产业振兴是重中之重。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眼促进农民增收,壮大乡村富民产业。“家里4头牛寄养在牛场,每头牛一年寄存费200元,牛场科学化饲养,一年光是饲料、医药等费用就能节省1000多元,跟着牛场统一售卖,一头牛又能多卖钱,里外一算多收入四五千元。”村民戴国辉说。

  产业如何强?“打好‘特色牌’‘创新牌’,农业产业竞争力才更强。”陈占超说,近年来,四间房村将种植业、养殖业的废弃物作为资源,通过把粪污制肥还田利用,在产业之间双向闭合循环利用,探索出农牧循环模式,促进一二三产有效融合发展,逐渐形成“秸秆+养牛+制肥”生态环保循环产业链,为全县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提供更多的可行性方案。

  说起“牛经济”,陈占超算了一笔“犇”富账。“像安格斯牛、西门塔尔牛这样的良种牛,牛场统一技术、统一管理,通过采取定制专业配方的精饲料喂养和利用青贮玉米秸秆粗饲料喂养的方式,一年可节约成本100万元。”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近年来,长岭县紧紧围绕全省“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立足县域实际,努力打造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培育肉牛产业发展新动能,引导和鼓励全县农户大力发展养牛产业,加快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从长远看,我觉得还是应该抱团发展。大伙儿心里都铆着一股子干劲呢。”陈占超和村干部们又开始琢磨新的发展思路,在奋进的春天里播下高质量发展的“种子”。村子美了,产业兴旺了,村民也更加富裕了,乡村振兴的梦想正在脚踏实地的探索与实践中一步步成为现实。

  图文来源:长岭政务

编辑: 李超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